close

漫談手術 vs 矯正

 

謝明吉醫師認為,美,很主觀,也很抽象。無奈的是,你只能相信醫生的美感,但其實通常一般人都可以用直覺(也並不只是直覺)去選擇一位注重美感的醫生,就像我們不難分辨一位造型師、空間設計師、建築師的品味一樣。可以肯定的是,每一個進醫學院的人都有一定資質,也必定經過一定的努力才能畢的了業;但無法強求的是,並不是每個畢業的醫生,都適合必須時時刻刻處理左右腦融會出來的訊息,再傳達到手術刀上,為臉形刻畫出美感。

在謝明吉醫師的其他很多文章中也都提到,決定是否合併 “手術-矯正” 的關鍵,在於矯正醫師是否 “清楚” 瞭解到,單純的矯正治療對於臉形改變的極限。現在的醫學趨勢走向multi-discipline treatment- 多專科會同治療,由單一專科觀點去治療患者的時代已經過去了。由患者角度出發,大部分的人最在乎的其實是臉形整體的美觀與協調,遠勝過於單純牙齒的整齊與美觀,我們不難在生活中常發現戽斗臉形和暴牙臉形,但是他們的牙齒都異常的整齊,這些都是忽略顎骨異常,而只針對牙齒整齊度去治療的結果。合併手術-矯正治療的目的,在於以顏面美觀與協調為最大前提下做治療計畫,而不影響牙齒的美觀與功能。

大多數的成人尋求美容手術,通常就是希望能立即性的看到效果, “先手術-後矯正” 的治療計畫,就是以患者的出發點出發,先藉由手術讓外觀能先達到美觀、正常後,之後再接受矯正治療來慢慢調整牙齒的整齊度和最佳咬合功能。謝明吉醫師通常使用這種治療方式來處理有時間限制、有工作在身、社交壓力的成人,但是如果是齒列極度擁擠或混亂的人,最好還是先做一些手術前的矯正,將混亂的齒列排整齊後再開刀,比較不會造成矯正醫師的負擔。但的確有少術患者,做完正顎手術後,選擇不接受牙齒矯正治療,這通常以暴牙臉形居多。

謝明吉醫師非常重視multi-discipline treatment- 多專科會同治療,例行性的與矯正科醫師一同看患者,討論治療計畫的可能性與化解歧見,其實最後治療計畫的產生,必須搞定很多事情,包括矯正與開刀的順序、時間(謝明吉醫師相信患者的時間和醫師的一樣重要,唯有經過精緻、周全的計畫,才能有最有效率和最短時間的治療)、該拔哪些牙齒(通常是小臼齒和智齒)、有哪些不好的牙齒可能也要一起處理(抽神經、牙周或補牙)、顎骨前後上下左右移動的量、術後的咬合、鼻整型和下巴或合併削骨的可能性…等,有太多事情在三方(手術醫師、矯正醫師、患者)都同意最終治療計畫後,才能以最有效率、最精確的方式去執行。

當然,有些案例的確是介於單純矯正與合併手術-矯正之間的臨界案例(borderline cases),謝明吉醫師通常會和矯正科醫師一同會診,從多重角度去分析切入,幫助我們的患者去做決定,是否接受手術-矯正治療或是單純矯正治療,考量的因素通常包括功能性(咬合、咀嚼、發音功能)、美觀(通常這項因素佔了最大的一部份,是我個人最強調的一個因素)、穩定性(是指做完矯正之後,齒列或臉性回復到矯治前的可能性)、和治療時間長短去做取捨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謝明吉醫師 的頭像
    謝明吉醫師

    謝明吉醫師的顎顏面美學部落格

    謝明吉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